根据第一财经发布的报道,欧盟对中国赤藓糖醇发起的反倾销调查,日前公布了初裁结果。根据相关中企的消息称,其赤藓糖醇产品已经被欧盟加征31.9%的临时反倾销税,其他中国企业税率则为76.9%-235.6%不等。
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,7月19日,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,对原产于中国的赤藓糖醇作出反倾销初裁,初步裁定对涉案产品征收31.9%~235.6%的临时反倾销税,税率详见附表。
欧盟近期决定对中国赤藓糖醇生产企业加征高额反倾销关税,最高税率达到惊人的235.6%,这一举措针对的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赤藓糖醇生产商,尽管其主要市场在美国,但欧盟市场仍占其总销售额的近三分之一。尤为值得关注的是,该企业在2023年的财报中显示,赤藓糖醇业务的营收为4.08亿,而成本却高达4.12亿,即该产品已处于亏损状态。此番欧盟的关税措施,无疑是对该企业雪上加霜。
赤藓糖醇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低热量甜味剂,因全球“代糖热”而需求激增,特别是在无糖饮料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。欧盟的调查显示,在指定调查期内,中国赤藓糖醇的进口量增长了36%,但欧盟认为这些产品的价格受到“干预”,因此采取了临时性关税措施。
面对欧盟这一明显损害中国企业权益的行为,中国商务部迅速作出反应,宣布将对原产于欧盟等国的进口不锈钢钢坯征收反倾销税,作为对等反击。这一连串事件表明,欧盟在短短半个月内多次对中国产品发起关税冲击,其背后的意图在于提高中国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槛,显示出其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。
然而,欧盟的做法实则是在自掘坟墓。其认为在中美博弈中可扮演“渔翁得利”的角色,但忽视了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现实。特别是考虑到美国政局的不确定性,若特朗普等贸易保护主义者上台,欧盟可能面临来自美国的更大压力,届时再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可能为时已晚。
因此,中国对欧盟的强硬态度并非无的放矢,而是在多次友好沟通和谈判无果后的必然反应。中方已明确表示,若欧盟继续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立场,中方将不得不采取对等反制措施,以维护自身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。